资讯> 正文

留党察看,这个处分并不算轻 天天观点

2023-06-23 12:15:32 来源:财富取经路

文丨张是之

地铁偷拍事件进一步的处理结果出来了,四川大学发布了情况通报,给予当事人张某留校察看和留党察看处分。

坦白讲,这个处分已经很重了,很多网友竟然还是很不满意,非要开除学籍和开除党籍,真是非要置人于死地的节奏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留校察看差一点就是开除,同样,留党察看的纪律处分,再重一点也就是最重的处分,就是开除党籍了。

开除党籍这种「待遇」,基本上只有上了刑事案件的程度一般才会动用。很显然,这里并不适用。

当然,我能够一定程度上理解部分网友的「恨意」,因为这位张某最开始就没给那位农民留点余地,所以他们也不想给她悔过的机会。

但是,正如川大通报里说的,本着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, 处分是治病救人,不是要致人于死地,让别人彻底无路可走。

从目前这件事的影响力来看,腾讯的实习没了,个人声誉也受到了大家杯葛的惩罚。

无论她内心服不服,实际效果上,惩戒的目的肯定是达到了。

这里无意为她开脱,对我来说没有必要,只是我个人感觉,网友们差不多得了。

说句不好听的话,有多少是看热闹,有多少是为了内心的正义在呼吁,都很难说。

这件事矛盾非常冲突的地方在于,张某作为怀疑和反对偷拍的人,却悄悄地偷拍了别人。

同样地,网络上很多反对网暴的人,可能一有机会就会网暴别人。

当然,网暴这个话题更复杂,「网络暴力」这个词已经有被滥用的趋势。

我此前写过一篇文章《厘清暴力边界,避免“网络暴力”一词被滥用》,原来计划在《南方周末》刊发的,结果因为大环境的变化,却不能再发。

你看,这到底是「网络暴力」本身的问题,还是反对「网络暴力」带来的问题。

因为反对「网络暴力」,在讨论「网络暴力」这个问题本身的空间却萎缩了,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

一般人可能不会去思考这么深的问题,但作为我的读者,我希望大家能够有更深入和更冷静的看法,而不是简单的喊打喊杀。

轻易喊打喊杀,情绪化输出会严重影响思考能力。

有一个问题,恐怕很多人在愤怒的时候都没有仔细想过。

那就是,张某对那位农民工老人的偷拍,对他本人到底有没有伤害?

网上都吵翻天了,老人儿子注意到了,才和老人说。

老人也不玩微博,假如老人儿子不告诉老人呢?老人对网上的「暴风骤雨」完全不知道,完全无感,也就没有任何反应,那他到底有没有受到这位张某的偷拍和曝光?

这并不是不可能,比如如果是我父亲在网上受到了这种不公正诬陷和曝光,如果他又是一个看重荣誉,同时也比较激动的人。

一激动血压就飙升,那这种情况我肯定会隐藏这个信息,不会让他知道,我自己去处理。

这里的问题在于,老人如果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,如果没有人告诉他,周围人对待他也没有改变。

因为大概率他周围的工友们,也不一定会玩微博,会留意到这个信息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老人本人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?

再次强调,我并不认可张某的行为。

但是,同样需要强调的是,从严格的逻辑关系上来说,张某行为对老人本人造成的直接伤害,恐怕十分有限。

更多的是什么?更多的是网友不答应,更多的是网友认为老人受到了伤害,以及网友感觉,如果这种事这种人不进行惩戒,早晚自己也会成为受害者。

所以,我的看法是,老人受到的直接伤害十分有限,如果不是闹大了,他可能完全不会受到影响。

而正是这件事被网友闹大了,老人才通过他儿子知道了,然后就真的受到了影响。

是不是多少有点「自证预言」的意思,当所有人都觉得老人受到了冒犯,哦吼,最后老人才发现自己受到了冒犯。

当然,我是赞同网友进行杯葛的,也赞同利用公开信息曝光其身份,这并不是什么「网络暴力」。

四川大学给的处分,大概率也是在网络舆论压力下做出的。

如果不是闹的这么大,双方在已经和解的情况下,不做进一步处理或者给一个警告处分,都是可能的。

那么, 民意尽抒、舆论监督,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

总体上,我认为还是好事。

如果非要加两个限定条件的话,我认为一个是产权原则,再一个就是宽严相济。

这两个条件,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是,产权上的模糊,跨越产权边界去指指点点,同时对私人事务更严格,却对公权力更宽容,甚至视而不见。

而最好的方向则是,产权上不逾越,宽严相济是对私人事务更宽容,对公权力更严格。

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。

2023年06月21日

关键词:

上一篇:英国民众苦通胀“高烧不退” 政府难有良策失民心 天天观热点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  • 资讯
  • 业界
  • 行情